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网吧三国 首页 IT技术 IT资讯 查看内容

腾讯游戏向多平台追究账号租卖背后:如何防止绕过“防沉迷”?

2021-9-8 10:03| 发布者: next| 查看: 2190| 评论: 0

9月6日晚,针对央视报道“花33元租号打2小时王者荣耀”,微博认证为官方微博的腾讯游戏发布消息称,账号租卖严重破坏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截至目前,腾讯已向超过20家账号交易平台和多个电商平台起诉或发 ...

9月6日晚,针对央视报道“花33元租号打2小时王者荣耀”,微博认证为官方微博的腾讯游戏发布消息称,账号租卖严重破坏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截至目前,腾讯已向超过20家账号交易平台和多个电商平台起诉或发函,要求停止相关服务。

8月30日关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最新规定出台后,腾讯予以了坚决落实。针对#花33元租号打2小时王者荣耀#问题,我们也呼吁尽快出台相应法规,严格管制账号租卖行为。


此前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此外通知还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等。

不过,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暗访黑灰产卖家以及采访未成年人玩家发现,未成年人想要绕过实名验证系统的方式并不复杂,只要填写父母亲戚的身份证信息即可,但绕过人脸识别则颇为麻烦:若刷家长的脸就免不了一顿“质问”,若不想刷家长的脸则需要花费80到100元不等在网上找人“解封”,且解封后每次一旦触发人脸识别认证都得再找相同的人士重复解封,每次都要花钱。

“此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新增了网络保护专章,该通知是新闻出版署行业管理的部门规章,从法律到部门规章一脉相承下来,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引领环境改善的要求,符合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另外一方面,对于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包括严控网络游戏在内,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是单靠一条政策就能做好的。”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宗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记者调查:买号、租号、输入成人身份信息均可“绕过”防沉迷

8月30日通知下发当天,腾讯、网易、哔哩哔哩、完美世界、游族网络等各大拥有游戏业务的公司均发声表示将积极响应通知要求。如游族网络表示除规定时间外,“不在其他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那么,实名验证能够“挡住”未成年人打游戏吗?从事游戏租号业务多年的郑毅(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每年的暑假都是买号和租号业务最繁忙的时候。“以某游戏举例,大概V8号100皮肤左右租一个月能卖300块,V9到V10组一个月能卖800块。”

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在交易猫、租号玩等账号买卖、租售平台上,“本账号已过防沉迷,永久使用,无限制时间”等信息是不少商品的噱头之一。例如,20元可以购买到已经过防沉迷的王者荣耀账号;有梦幻西游账号显示“已认证身份证”;有CF手游账号显示“绑定防沉迷”为“否”(绑定的身份证已满18岁,没有触及防沉迷)。

不过,交易猫、租号玩两家游戏账号买卖平台也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才可买卖,经记者验证,这两个平台上也必须输入真实的身份信息才能进行账号买卖,若输入网上公开的身份信息会显示“账号绑定数量已超上限”。此外,平台内有“禁止未成年人交易”的免责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黑灰产买卖平台上可以花钱购得身份证实名信息,未成年人只要购买未注册过的身份信息,即可“绕过”上述实名验证流程。

但贝壳财经记者通过采访未成年人游戏玩家发现,相比于花钱在黑市上购买身份信息这样难度较大的事,相比之下,拿到自己父母或亲属的身份证信息,甚至直接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更为容易,如华为手机账号只要绑定了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通过其他游戏厂商的防沉迷测试。

小学二年级的小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他的游戏账号没有时间限制,原因是“用的爷爷的账号”。而初中一年级的小白也告诉记者,她自己的游戏账号一天只能玩1.5小时,但如果时间到了,“换一个身份证登录就行。”

对此,小满的爷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他不太清楚游戏防沉迷的规章政策,“他要手机,如果是正当理由我就会给他玩。”但照此推测,如果成年人配合未成年人经过了首次身份注册,那么后续再打开游戏,游戏厂商就会视该账号为成年人账号,不会再施加防沉迷限制。

“我知道游戏有防沉迷设置,但孩子会有别的方法(绕过),比如用成年人账户。”高中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如果孩子能够沟通,玩游戏有时间限制,我认为还不算是真的沉迷,真的沉迷无论用什么手段都没有办法限制住孩子。”

人脸识别是有效手段?黑产:过验证首次80元,后续一次40元

通过对未成年游戏玩家的采访,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技术手段上,人脸识别或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途径。

“想解决孩子拿父母身份证的事情比较困难,因为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监管不严,而且有时候父母会配合孩子做这个事情,而且爷爷奶奶更可能被孩子骗了去配合孩子。其实开通人脸识别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尤其是背后身份信息的匹配,而且人脸识别不能是一次性的,在游戏过程当中也需要采集人脸识别信息,需要多次验证才能确定他究竟是不是一个未成年人的账户。”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截至目前,首个试水人脸识别验证的游戏公司是腾讯。2021年7月5日,其健康系统正式上线“零点巡航”功能,凡是拒绝或未通过人脸验证的,将被当成未成年人,纳入腾讯游戏健康系统的防沉迷监管并踢下线。根据2021年6月数据,平均每天有580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2.8万个账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其中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登录环节有91.4%的账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支付环节有87%的账号被拦截了充值行为。8月3日,腾讯还将原来的“零点巡查”升级为“全天巡查”,可疑账户全部重新认证。

需要注意的是,该功能也并非“万无一失”。8月26日,贝壳财经记者联系到一位从事“代过人脸”业务的黑灰产人士,对方表示微信用户只要支付80元(QQ用户120元),让“料子”(即尚未注册的成年用户)将自己的身份信息绑定至游戏账户中,就可以过人脸识别验证。

但一旦绑定上“料子”的身份信息,游戏账号的后续人脸识别就只能再由“料子”进行验证了,且每次服务都需要收费,该黑灰产人士表示,如果后续再弹出人脸验证,他会以40元一次的价格提供后续服务。

实际上,即便未成年人通过特殊手段“上号”,人脸识别也会大大增加其游戏成本。“如果说身份证实名验证系统是一道门,那么人脸识别系统就是一堵墙。你只要配一把钥匙就能开门,但面对一堵墙,虽然一两次可以翻过去,但如果次次都翻墙,成本就太高了。”8月24日,郑毅决定不再接游戏中的“过人脸”业务,理由是成本太高且违法。

据了解,目前教育界支持刷脸游戏的声音并不少。“建立防沉迷系统,1,必须国家强制实行,2,必须各游戏平台联网,统一实施,否则,用户换一个游戏就可继续玩,3,每次玩游戏都进行人脸识别,或者其他可验证本人身份的方式验证,就如现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为避免被他人使用,每次登录都需要验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在他看来,每次玩游戏都要通过人脸识别或其他可验证本人身份的方式验证,“从技术手段上来说,这完全可以实施。事实上,今后针对成人用户,也必须建立防沉迷系统,现在已有这方面的建议,成人沉迷游戏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可实施的防沉迷技术不用,能解释的理由,就是纵容。”

但另一方面,人脸识别也催生了新的问题。

郑毅告诉记者,人脸验证打击最大的其实并不是未成年玩家,反而是买号的成年玩家。“许多成年玩家为了追求游戏快感,购买了游戏等级高、装备好的账号。后来跳出人脸识别时被识别出不是本人,结果被上了防沉迷,一天只能玩几个小时,得不偿失。”网友“动漫路人乙”表示,“游戏玩了一半突然就弹出了人脸识别,弄都弄不好还得重新登录,每次都一样,体验极差。”

防沉迷究竟要怎么做?专家: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过度的人脸识别行为也可能会为隐私保护带来隐患。根据8月20日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生物识别和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被列为了需要“单独同意”的敏感信息。

“用人脸识别抽查是否是本人在玩对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很有效的预防手段,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常玩游戏的成年玩家也会被抽查,目前人脸识别需要用户的单独同意,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还缺少有强制执行力的要求,执行过程中也要找到恰当的技术方法。”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他认为,厂商对采用人脸识别鉴定是否是本人的技术一定要严加控制,甚至要对这类技术做一定的检测、评估和备案保证,使得该过程不会过度采集和留存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如果我们排除了游戏厂商想赚未成年人钱的想法,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不让未成年人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把游戏直接停掉,当然这不现实,所以希望公众能提出更好的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必要让所有公众了解这里面的难度,矛盾点在哪里,群策群力。”

李宇告诉记者,他挺支持用人脸识别技术防沉迷,“这是唯一更有效的办法了。并且只要上级希望我们加强防沉迷管控,我们游戏公司非常愿意配合。”

不过这项技术也并不是单个主体可为。他表示除了游戏公司自身外,这项技术也需要游戏渠道商配合,以及接入政府有关部门的数据系统。“据我了解,华为渠道已经内置了摄像头验证。”而谈到一些孩子使用大人的身份证绕过防沉迷系统,他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人脸识别的摄像头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如果,想要效果更多,就还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比如,验证之后要给父母手机发短信验证等。“但是这个就需要多部门的配合。”

游戏玩家王信(化名)觉得,之所以现在大量小孩玩游戏,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东西可玩,“就跟小时候没手机游戏,就千方百计看电视一样。“他认为大人只想他们读书学习,但是一直这样是不可能的。”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一下眼界。“另一位观察人士表示,“对于男孩来说,家庭氛围好的,爸爸能陪伴孩子经常互动和运动的,一般不会沉迷游戏。”

在一些家庭里,家长的亲身示范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她的大孩子今年五年级升六年级,老二一年级升二年级,但是现在两个人都不打游戏,也不看电视,“因为我也不看不玩。”她表示,如果家长控制不住自己,那就比较麻烦。

除了家庭氛围以及家长的引导,学校的管理风格也会影响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习惯。20多岁的李蓝(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弟弟现在天天在家打游戏。“不上学的时候就是疯玩”。但是一去学校就能控制住自己。另外一位年轻姑娘也表示,她弟弟在家也玩游戏,但是平时住校,学校管理严格,不让带手机,学习也紧张,自然没有玩游戏的机会,“(学生吃饭)都是跑着去食堂”。

在周宗奎看来,过去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普及程度没有现在这么大,孩子的生活成长方式是不一样的。“尽管手机和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还在探讨之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过分沉迷,使用时间过长,达到成瘾,肯定对未成年人发展不利,此时需要成年人去引导。”

“包括网络游戏在内,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需要多方面共同去努力,不是单靠一条政策和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能做好。已有研究表明,不是说上网就是不好的,上网也有学习咨询,而如果上网娱乐的时间冲击了线下时间,就会对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在对未成年人提供把关引导上,需要家长责任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共同努力,家长和学校也要注意到,新一代儿童成长要增长对未来信息的适应能力,要有网络素养,锻炼自控能力,对于上网的健康保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也取决于整个网络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如果我们用健康、丰富多彩的内容取代了单一、让人沉迷的网络环境,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建立密切愉悦的交往关系,这样网上沉迷行为自然而然就少了。”周宗奎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孙文轩 编辑 宋美璐 徐超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网吧三国

GMT+8, 2024-3-29 04:36 , Processed in 0.36536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